4月21日,暴雨如注,宿松县隘口乡古山村的青石板路上积水没过台阶,却挡不住一群“银发守护者”的脚步——县美容美发工会的11名会员冒雨驱车30公里,带着工具箱和吹风机,准时叩响了村文化礼堂的木门。这场与风雨的“竞速”,是美容美发工会连续第5年开展的“情暖夕阳”义务剪发活动,更是用行动书写的“老有所依”暖心答卷。

过道上,电推剪的“嗡嗡”声与雨声交织成特殊的乐章。工会会员们半蹲着为老人围上围布,指尖翻飞间,斑白的鬓角变得整齐利落,蓬松的银发修得清清爽爽。78岁的王奶奶对着镜子反复端详,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摩挲新发型:“上个月就盼着你们来,这头发一剪,感觉年轻了十岁!”说话间,志愿者小陈又贴心地为老人修剪了指甲,递上一杯温热的菊花茶,茶香混着雨水的清新,在礼堂内氤氲成温暖的气息。
“大爷,您看这长度合适不?”“阿姨,夏天到了,给您剪个凉快的短发好不好?”一句句轻声的询问,一次次细致的调整,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。县美容美发工会主席孙中华一边为老人设计发型,一边介绍:“我们的会员都是主动报名,不少人推掉了店里的生意。大家都说,给老人们剪头发,比赚钱更有意义。”据统计,当天共为35位留守老人提供了免费理发服务,工具箱里的10把剪刀,在风雨中传递着不降温的温情。
雨幕中,老人们摸着清爽的头发,笑纹比雨后的彩虹还要灿烂。有人握着志愿者的手久久不放,有人翻出珍藏的山核桃硬塞进行李箱,这些质朴的谢意,让这场持续3小时的义剪更显珍贵。当最后一位老人的发型修整完毕,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变成了绵绵细雨,阳光穿透云层,在湿滑的路面上洒下一片金辉——正如工会会员们的初心,哪怕风雨如晦,也要用爱剪去岁月的沧桑,让温暖在银发间流淌。
一把剪刀,剪开的是孤独的阴霾;一次弯腰,托起的是尊老的担当。宿松县美容美发工会用持续的行动证明:传统美德从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沾满泥土的脚印、浸透汗水的坚守。当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理念化作指尖的温度,每一个被用心对待的瞬间,都在为文明社会写下最动人的注脚。(宿松县美容美发工会 宣)
|